走进他人的课堂,聆听不同的解读,领略别样的智慧,真是一种充满学术味的精神旅游。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解析。例如:《比赛场次》一课,在“单循环赛”这一环节,两个老师都采用从“简单的情形开始,找出规律,算出结果”的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过渡到一类一类地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简洁性。在从简单的情形找规律的过程,首先都是从线段图中,让学生发现:
2个人比赛,赛1场
3个人比赛,赛(2+1)=3场
4个人比赛,赛(3+2+1)=6场
5个人比赛,赛(4+3+2+1)=10场
10个人比赛,怎么列式?
学生很快得出:9+8+7+6+5+4+3+2+1=45场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两位老师采用的方法却截然不同:
一个老师是这样解读的:
师:10个人比赛列式:9+8+7+6+5+4+3+2+1=?怎么计算呢?
生1:直接计算=45场
生2:我利用等差数列

随机老师让学生提问:(9+1)是什么?
生:(9+1)是总人数。
师:×9的这个9又是什么?
生:9代表的是9项
师:100个人比赛列式:99+98+......+3+2+1=?怎么计算呢?
生1:直接计算不出来
生2:我利用等差数列

师:n个人呢? 列式: n×(n-1)÷2
这个老师采用的是:借助等差数列,学生很快探索出单循环赛的规律。
另一个老师则是:
师:3个人比赛,还能怎么列式?
生:3×2÷2
师:3表示什么?
生:3个人
师:×2的2 表示什么?
生:2表示每个人都要比赛2次。
师: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
生:因为有重复的。
师:4个人比赛呢?
生:4×3÷2
师:5个人比赛呢?
生:5×4÷2
10个人呢?学生很快得出:10×9÷2
100个人呢?学生很快得出:100×99÷2
n个人呢?学生水到渠成地就会得到:n×(n-1)÷2
这个老师则是让学生理解:每个队员都要跟别的队员进行一场比赛,所以增加的场次应该是(人数-1),并且让学生明白(-1)是因为自己不和自己比。学生也很快探索出了单循环赛的规律。
在别具异曲同工之妙的教学生态中,尽情地享受殊途同归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