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课本没有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倍”的意义。具体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进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的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玩耍呢?此环节的设置,让孩子很快融入到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些小动物们里就数猴子和鸭子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想比比它们的只数,谁能帮它们比一比?”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并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趣味性。
二、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去积极地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比较去主动探索。
师:“我们一起来比一比鸭子和猴子的只数,谁来说?”
生:“小鸭比小猴多3只”
生:“小猴比小鸭少3只”
生:“我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比较”

师:“除了对小鸭和小猴的多少进行比较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比较”
师:“把小猴的只数看作1份”
生:“小鸭的只数就有这样的2份”
师:“像这样的2份,我们就可以说是小猴的2倍,我们换句话说就是6是3的2倍,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圈,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三、游戏巩固,使之升华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方式。这节课孩子初步体会“倍”的意义,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这里我设计的一个“拍手游戏”,首先我拍两下,问学生“谁能拍出它的2倍?”学生齐拍了4下,师:“为什么要拍4下”,生:“2倍就是2个它,二二得四,所以拍4下”,很直接的回答,我为他们竖起大拇指。“那么能像老师这样有节奏的拍吗?”游戏中设计了比赛环节“师生互动、组组互动、个人互动”,这个过程让整个课堂充满欢乐,充满情趣,学生和老师劳逸结合,活跃了课堂氛围。
总之,概念课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要不得,就概念而教概念要不得,应让学生充分感知概念,在深入思考的活动中领悟概念的本质,最终能灵活应用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