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刚吃完饭从食堂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就有学生风风火火跑来报告——小宁与小石在教室打起来啦!
一会功夫,小宁和小石在一帮同学的簇拥下,来到办公室门口。我让其他的围观的同学散开,却没有立刻让他们进办公室,而是把他们“晾”在门口,打算先来个冷处理。这时,教导主任通知全体教师到会议室开会。我还来不及细细盘问来龙去脉、是非曲直,让他们相互说了声“对不起”和“没关系”,就这样草草处理了一下,赶去开会了。
1、学校里,孩子干架的事情发生,一般情况下我们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A:轻描淡写,小事化了
B:分别叫家长
C:强迫学生道歉
2、你对我的处理方法有什么看法?
A:正确
B:欠妥当
C:有待改善
本来事情就到此为止了,而老师的“责任心”、事无巨细的办事原则,使我一查到底。因此,在下午上活动课时,我想起了中午的事件,便到教室去找小宁和小石,打算细问他们具体情况。到教室后我发现他们俩正在下五子棋,旁边围着的同学也不少。看样子,他们早把中午的事情忘了。我看了一会,最终也没有打断他们下棋。
下午再次到教室后,看到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闹矛盾的现象时常发生。通常我都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像法官开审判会一样,非要审个清楚。结果学生都只顾为自己辩解,相互指责,拒不认错。批评之后,学生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有时甚至被激化。批评教育没有被学生吸收,有时还会给孩子制造出新的矛盾。今天这种“不负责任”的处理,使他们的矛盾很快自行化解,真是出人意料。真应了古人的一句话“无为而治”。
此事给我的启示是:小孩子的事,有些是马虎不得的;但小孩子的事儿有些也是认真不得的;对孩子们的有些错误可以“无为而治”,这种方法无意中保护了孩子们原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不失为善待孩子错误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