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让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应该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梦想课程正是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秉承培养“全人”理念的全新课程。
本学期有幸能够继续跟随梦想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变化!我选择的听课课程是《全人教育》。给我们讲课的是最早接触梦想课程的仝主任,仝主任代过梦想课程体系里的多门课程。能够跟着她学习,我感到很荣幸!而仝主任每节梦想课的精彩展示,不仅让我看到了她独特的个人魅力,也让我看到了梦想的伟大力量!

那是我第一次听仝主任的《神奇的豆子》,铃声一响,她已落落大方地站上讲台微笑看向每一位同学。待大家准备到位,她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四年级的小学生正是思维极其活跃的阶段,看到这个课题,忍不住议论纷纷:是什么豆子?豆子有什么好神奇的?看到大家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她拿出准备好的道具——豆子,分发给每个小组一把,要求同学们从中挑选一粒豆子仔细观察它的形状、花纹、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和豆子说说悄悄话。同学们此时就像豆子的朋友一样,和它们贴面耳语。看到同学们和豆子已经很“熟悉”了,仝主任神秘一笑,紧接着抛出了一个难题:把你的豆子朋友放回到一堆豆子中打乱,再把它找出来。同学们炸开了锅:这么多豆子,怎么找?也有些同学信心十足地满口答应……
2分钟时间过去了,很多孩子都扬着笑脸,把豆子高高举过头顶。突然教室后面传来一阵伴随哭泣的争吵声,我一看,原来是两位同学为一粒豆子吵了起来,都说那粒豆子是自己的。我不禁捏了把汗,豆子上也没名字,到底是谁的呢?仝主任来到两位同学身边,让他们分别说说豆子的特点,经过观察,确定这粒豆子确实是同学A的,同学B一听,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刷刷地掉落下来!一问原因,原来是找不到豆子,心里很伤心。仝主任立刻给了他一个拥抱,告诉他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帮他找回好朋友。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同学最后终于破涕为笑!

此刻,我心里不禁一阵感动,为孩子们那天真美好的愿望,更为仝主任的机智和博大的胸怀。而这些感动,都是梦想传递给我们的力量!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像仝主任一样用心浇灌,让爱的种子在每个孩子的心田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