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教学反思】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找数量关系的意识——王玉萍
发布时间:2017-1-8 14:26:00  浏览次数:  【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搞清楚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千变万化,但总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可从解题思路入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比较问题》时,按照“主题图---模型图---抽象出数量关系---生活中的比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模型图帮助学生理解比较问题。一开始,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兔子采蘑菇情境入手,让学生找出图中的两个数学信息“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小灰兔采了8个蘑菇”,根据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提出数学问题。

生1说:“老师,我提的数学问题是:小白兔和小灰兔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生2说:“老师,我的数学问题和她的不一样,我的数学问题是:小白兔比小灰兔少采几个蘑菇?”

这两个学生的回答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们都积极举手想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学生说:“我的数学问题是小灰兔比小白兔多采几个蘑菇?”

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很快的提出了本节的重点——比较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在探讨“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的问题”,用直观的图形代替白兔和灰兔采的蘑菇数,形象具体的用“一一对应”的模型图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谁采的蘑菇多、谁采的蘑菇少。

学生从图中很直观的看出多2个。我及时引导谁比谁多2个,学生很自然地说:“灰兔采的蘑菇数比白兔采的蘑菇数多2个。”我及时追问:“灰兔采的蘑菇数比白兔采的蘑菇数多的这2个是怎么来的?”从而引出数量关系式:灰兔采的蘑菇数-白兔采的蘑菇数=多(少)采的蘑菇数。

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发现“比较”这一类问题的特征:都是两个数量在作比较。我适时点拨出求多(少)的数量就是求两个数量的相差数,得出这一类问题的关系式:大数-小数=相差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直观图形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帮助学生实现了直观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效沟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在生活中。通过编题(关于比较问题),刚开始学生学生编题有点放不开,于是我先示范,“一棵大树高10米,一棵小树高5米,大树比小树高几米?”及时追问:“大树比小树高的米数怎么求?”学生很容易说出:“大树的米数-小树的米数=大树比小树高的米数”接下来由学生自己编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比如:“关于年龄的,哥哥今年9岁,妹妹今年6岁,妹妹比哥哥小几岁?数量关系式是:哥哥的年龄-妹妹的年龄=妹妹比哥哥小的岁数”

“关于多少的:我有5支铅笔,她有8支铅笔,她比我多几支铅笔?数量关系式是:她的铅笔数-我的铅笔数=她比我多的铅笔数。”

……

由一道题拓展到一类题,从找数量关系中发现一类题的共同特征。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关键仍然是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突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分析数量关系中的作用,突出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注重策略意识和自主运用策略的能力培养。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