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中的命题,都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撑起一个地球。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数学概念好比支点,而数学法则、定理好比杠杆。
在本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数学概念课赛课活动,通过听、评、议,我从中受益匪浅,浅谈自己的所得。
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情景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概念,并理解概念的意义。
例如“乘法的意义” 这节课,从孩子们喜爱玩的游乐项目入手,通过观察情景图找数学信息: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有3条小船;坐火车每节车厢做3人,有6节车厢;坐小飞机每架小飞机做2人,有4架;老师提出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划船”,有同学列的算式是4+4+4=12,还有的同学列算式4×3=12。再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坐火车”,这时有的同学列算式是3+3+3+3+3+3=18,还有的同学列算式6×3=18。通过观察、比较4+4+4=12和4×3=12;3+3+3+3+3+3=18和6×3=18,发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从而总结出: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更简单。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练习题,加深同学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描红、观察,自己归纳概念。
例如:在学习"周长"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PPT显示小蚂蚁爬树叶的情景,让孩子进行描红树叶的边缘,接着描文件袋里准备的小兔的平面图形的边缘、描三角形的边、描正方形的边、描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通过描红让学生总结出“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或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水到渠成地得出周长的概念。
通过让孩子拿出圆片来分一分,得出两种不同的分法,然后通过观察、比较,顺理成章得出概念的意义。
例如:在讲分饼时,要把5张饼平均分成4份,一种分法是一张一张分的,每人得到5个1/4,是5/4张,观察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分子大于分母,再出示4/4这样的分数,观察分子等于分母,总结出分子大于分母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得出假分数的概念;另一种分法是先分4张,每人1张,再分第5张,每人得到了一张饼和1/4张饼,合起来是5/4,让孩子观察并总结这个分数的特点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从而总结出带分数的概念。
总之,对概念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如果学生概念不清,对法则、定理的理解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对数学概念课的教法,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长期探究的。
数学原本就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亦不乏数学问题;数学原本就服务于生活,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高老师这篇文章选题精当,说明透彻,值得老师们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