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由于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潦草、审题不认真、作业马虎,常把数字、运算符号、书写格式写错;相反,另一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并不突出,学习能力属于中等,但他们的学习态度较认真,结果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超过前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至关重要。现将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分享如下:
认真审题是正确解题、准确计算的前提。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较重,例如:在上第一单元时,写一亿零四百万,班里的乙彤同学是这样写的:100000400,她忘掉万字,而粗心的写成;一亿零四百。再比如;5050500,从左往右数,第二个5在( )位上,表示( )。而班里一少部分同学,都看成是从右往左数,结果大错特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审题(找关键词、划重点),细心做题的良好习惯。
估算是保障计算准确的快捷手段,但现在不少教师认为估算很少作为考试内容而不予重视,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师要抓住各种时机,有意识的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和、差、积、商的规律。如2040÷40,估算时将2040看作2000,把2040÷40看作2000÷40来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让学生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较多,一些能力强的同学做得快、算得准,他们做完后便迫不及待地报出解题方法和结果。这使得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不假思索地照抄他们的结果,时间长了,这部分同学就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不良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对概念、公式、定律等不要满足于会背诵,更要力求理解。质疑问难是一种可贵的学习品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主动进取。例如;上乘法估算时,298 × 8≈ ( ),当时元浩同学就问“老师,是不是除法也能估算,也按这个方法吗?”我当即就把除法估算也渗透进去,298估成300,8估成10.这不就变成300 ÷ 10=30,这样在学生的质疑探究中,问题便迎刃而解。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差错,对此,老师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学生出现差错的地方,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并且可能是典型的、普遍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用自己学到的检验方法去找出错误。在对比中把握问题的关键,力求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解题技巧。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常抓不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习惯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单说屈文娟老师此文中列出的五个好习惯,均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问题,因而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之后,着力培养的、非常有必要的好习惯。此文虽无华丽之词藻,艰深之词汇,但就两个字“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其实,作为老师,养成一个积极应对问题、主动思考对策、及时践行想法的习惯,既难能可贵,又实惠实在。
此文甚好,颇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