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研 >> 教育教学随笔 >> 正文
【教学反思】教学中应抓住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仝一茹
发布时间:2016-12-27 17:16:00  浏览次数:  【
 

教师在备课时,应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学内容,利用新旧知识的差异,找准知识的延伸点与生长点,巧妙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的状态,引发积极的思维碰撞和主动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数学魅力的课堂。二年级在学习6—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意义、怎样编制乘法口诀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知识的延伸点和生长点来巧妙处理。如:在6的乘法口诀中,只有最后四句是新的,我就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编制6的乘法口诀,你都会哪句?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二六十二,在2的乘法口诀里学到的。

生2:我还知道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他们在3、4、5的乘法口诀中学过。

他们的回答让多数同学放下了小手,但有个别同学仍在坚持,我知道这些同学一定能用原有知识的延伸出新的知识,我适时把学习新知的机会交给他们。

生3:我还知道六六三十六,因为我们以前学2、3、4、5的乘法口诀时,我们都已经发现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就相差几。我们知道了五六三十,再加一个六就是六六三十六了。

在他的点拨引导下,小手又高举了起来,于是各个畅所欲言,我知道六七是多少了,我知道六八、六九的了。

……

借着这学习的热情,我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把本只学6的乘法口诀,改为同时学习7、8、9的乘法口诀。

你们已能自己编制6的乘法口诀了,那能试试编制7的乘法口诀吗?根据什么编制?

话音刚落荆政谦就自信满满地大喊出,“我能。”随即附和声紧跟。

生4:我们还是根据“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就相差几。”来编制。

孩子们根据“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口诀中的积就相差几。”这个规律,兴趣高涨的完成了7、8、9乘法口诀的编制,本应几节课完成的任务,在孩子们抓住了数学之间的延伸点顺利完成。

 

【引发反思】

 

1
把握教学的起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把教学心理学概况为一句话就是“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根据此进行教学。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在2、3、4、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中已掌握的“数学现实”,这就是他们的学习起点。作为教师要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概的扼杀,从零教起。课堂上我先鼓励他们回忆旧知发现规律,并追问原理。同学们因已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顺利利用旧知的延伸点生出新的生长点。我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起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学生也能融入课堂中,开始有效的学习。 

 

2
挖掘知识的延伸点

 

随着学习过程的逐步深入和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也将不断地扩充和完善。正如皮亚杰的认识螺旋图中说明的:“认知的螺旋是开放性的,而且它的开口越来越大,因为“任何知识,在解决了前面问题时,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孩子都已能编制2、3、4、5的乘法口诀,但有些同学编制口诀的方法仅仅限于你教什么掌握什么,缺少知识的迁移能力。学生3的回答正所谓一语激起千层浪,打开了知识的链接口。有了这样的知识延伸点,孩子在7、8、9的乘法口诀编制上也是一气呵成,形成新的知识的生长点。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教学时,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