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独坐书桌前,反思自己一天的教育行为,白天的一幕浮现在眼前……
为了打开孩子们的思维,也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我,更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思训这门课程,在新学期的开始,我便给孩子们安排了一节《游戏与策略》课,整个学期我都用这个游戏调动学生们的“胃口”。就在今天下午,我突发奇想,何不用这一节游戏做一次冠亚季军的角逐,既是对孩子应用的考察,又能给孩子们紧张的学习做一个适当的调解。
比赛开始,孩子们一个个剑拔弩张,不甘落后……
“我认输了,你去到老师跟前报你的学号吧?”(胜利者把学号报给我)
“还没有完呢,你不要灰心,说不定你会赢!”
这个声音牵引着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朝这对参赛者走去。
“你看你走这一步不好,你如果这样走就会多赢取两个阵地,我允许你悔棋,你另走。”
“我这样走对吗?”
“对,就这样!”
“不对,你看……”
……
他们两个的比赛,一直是在王XX的指导下进行的。结局不言而喻,那个稍差一点的对手在对方的鼓励和帮助下,取得了胜利。
在比赛场上,这可谓是一次奇遇,赛场上教对手技巧和策略,放弃唾手可得的桂冠,把荣誉抛之脑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再是口号,那一种温柔的力量,深深的震撼着我。在今天分数王道的观念里,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已然丢失。有谁会像这个王XX一样把机会让给对方?这个孩子流露出的纯真情感在今天这个功利第一的社会里真是难能可贵。它给我的启示是在以后的教学里应当对学生多一些情感培育,少一些理性的说教。
小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教学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教学必不可少的成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将知识简单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灵的接触”,这一目的则是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的。作为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用心灵感受知识特有的真情实感,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教会孩子做真正的“人”,才会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