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直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算式时,都能根据运算规则正确计算。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却会出现问题。例如,四年级学生参加表演,男同学有140人,女同学有135人。把这些学生每5人分成一组,一共可以分多少组?学生列式为140+135÷5,根据所列算式应先算135÷5,再算140+27,但学生们却直接先算140+135,是他们对这道题不理解吗?不是的。因为他知道是先算四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表演。是他们不明白运算顺序吗?也不是,因为在单独计算综合算式时,他们都会正确计算。问题就出在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的意思列出综合算式。如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训练孩子们,他们不仅需要理解感悟题意,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量关系,而且要注意如何根据题意以及运算顺序正确列式,极易忽视其中一方面。文字题,正好训练了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列综合算式的目的。
但新课改以来,教材中没有出现数学文字题,我认为在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时,适当补充一些文字题,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运算顺序,更有助于学生应用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对于一个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我要求学生会正确地读,读中体现运算顺序。例如,(140+135)÷5读作140加135的和除以5,强调先求和后求商;140+135÷5读作140加135除以5的商,体现先求商后求和。
2、做文字题可以使学生根据简练、准确的语言描述列综合算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与数学符号之间顺利转化的能力,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3、根据综合算式或要求,让学生自己编文字题。
我认为,尽管教材中没有出现数学文字题的内容,但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结合教材进度适当补充一些文字题,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承载了数学的知识、思维和逻辑,但教材并非唯一载体,智慧的老师都会拿教材作例子来教学。此文的意义,最主要的在于对这一理念的勇敢实践。此文也仅是一个例子,相关的教法应该也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