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浸润心灵
——班级管理心得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本书中,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一句话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灵性,所以,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教学形式。
送走了一届毕业生,接手新的班级,曾几何时,课堂上热情的互动聊书的一幕幕,让我再度神往,虽然曾经的默契已荡然无存,但面对一张张渴求知识的新面孔,我信心十足:我要再度掀起读书热潮。
开学伊始,在进行基本的课堂常规训练之余,我就开始主抓阅读,进行思想熏陶,仍延续了三年级时读书分享的好习惯。就这样坚持了两周之后,我发现由于读书群和孩子都是崭新的,不好管理。便毅然决然把读书群归一,统一管理。每天一名常规班长负责查管,并把分享情况报回。孩子们每天晚上在群里坚持分享读书感受,我不作评价,只观望,目的是培养阅读兴趣,不给孩子压力。这样经过两个月时间观察,我发现个别孩子分享确实困难,就想起了用朗读课文培养语感也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于是就又建立了一个小团体,轮流当小组长比赛朗读,读书的热情又吸引了一些旁观的同学入群。让我高兴的是在群里,我听到了孩子们那动听的朗读声,他们练了几遍我不得而知,我只用知道他们在努力,让我刮目相看。
家庭课外读书习惯体系稳定后,回头再看看孩子们在校的读书状况。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玩乐之余,我发现他们偶尔拿起的书很多还停留在低段书目上,便担心、着急起来。思前想后,为了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我必须着手营造班级读书氛围,说做就做,和家委会会长王昱翔爸爸商议之后,我们决定先征求家长意见,而后在班内搞图书捐赠,每人一本,(要求是适合四年级以上的读物),由王柏洋妈妈统计书目,我来审验,用了一周的时间,在我的精心筛选下,终于第一批漂流图书到位。怎么让图书快速漂流起来呢?我思考之后决定利用一节课让孩子们在日记本上写《好书推荐》,孩子们为了把自己的书推出去,便挖空心思地努力介绍。一番自由赏读之后,我随机点号询问最喜欢的书目和原因,即刻,一批受孩子们欢迎的书目脱颖而出,同时,一些孩子因为自己的书不怎么受同学赏识,而产生了重新换书的想法,我欣然应允了。
11月30日,班级漂流书正式启动阅读,每个孩子拿到书先在表上登记,既为管理提供了保障,也保证每本书都可以漂遍全班,真正实现了“让漂流书像一股股暖流流淌在孩子们的心间”的愿望。
12月8日晨读时,我惊奇地发现一向贪玩的岳炳旭桌子上摆放着已经读了一半的《草房子》,当天完成作业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投入了阅读中。像他这样的孩子渐渐增多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我便给孩子们课堂上留下了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
让孩子们更快地爱上阅读,仍离不开必要的鼓励方法。一日,我在微信群中看到了王校长分享的一篇文章,美国的一位四年级老师在班上举行阅读马拉松活动。我便生发了效仿的想法,可困惑随之又来了,33名孩子的名字放于评比栏底部,空间不够呀!罗丹说“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日听课,二(2)班墙上的9张圆形卡片点醒了我,是啊,为什么我不以组的形式来评比呢?这样不是更增强了小组团结起来的凝聚力吗?我顿时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回到教室,我立刻把想法说给语文课代表,一向干练利索的小凝携同热心的佳铭同学利用课下时间,一个上午便布置好了评比栏。当我把读书评比的要求宣布之后,聪明好学的郭家和同学便迫不及待地写起了自己已经读完的《呼兰河传》的分享卡……我心中窃喜,又同时殷切地期待着这种视觉上的展示,能让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目标和动力,在互相比较和交流欣赏中,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必要部分,使读书成为让人享受的事情,让这种爱好终生保持下去,
探索的路途永无休止,手捧着《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我,如获珍宝,此时的我更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探索着其中的奥妙,希望能读有所获,能给予孩子们更多、更好的读书方法,引领着孩子们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
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周老师做到了想尽办法创设阅读的氛围,周老师做到了和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尽享一份静谧和恬静。让学习快乐起来,让教育慢下来,让学生主动起来,周老师快做到了。每一个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家长还是领导,都可以为周老师,为周老师努力做的这件事情鼓掌与欢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