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悠扬的上课预备铃,我推门走进教室。“我的天呐!这是什么情况啊?”只见学生们不仅语文书没有拿出来,而且桌子上乱七八糟地摆着其他学科的东西,正在紧张地收拾着。“都上课了,书还没拿出来,这个习惯怎么还没养成啊?”心里想着,一股无名之火迅速的窜上来。学生们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一边不时地抬头看看我。突然之间,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我为什么不等一等呢?也只好等一等了。于是,我不动声色地站在讲台上,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收拾好书桌拿出语文课本后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平时每次都是让班长喊“坐姿”后,他们才会坐端正,而且总有个别学生喊几次甚至是点名才能坐好。今天就因为我“等”了他们几分钟,他们居然就自觉地坐端正了。那如果在课堂上我也“等一等”,那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思考会有意外收获吗?
这节课讲的是《颐和园》,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本课的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结构很明显,学生可以在第一遍通读全文后,迅速得出结果:总、分、总。但写作顺序就难住他们了。问题抛出去后,石沉大海。我等了一会,还是没有泛起涟漪。我开始进行引导,“同学们,请认真读一读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划出来大声读一读这几句话,再想一想写作顺序是什么?”孩子们又陷入了沉思,依然没有人举手。我真的有点坐不住了,想把答案脱口而出,但又一次忍住了。我拿起课本将这几句话读了一遍,这时有几个学生犹豫着举起了手。可我还是想再等一等,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小手一只一只地举起来。我点了几个学生,他们站起来都说是“游览顺序”,不行答案还是不准确,我耐着性子点拨学生把话说完整,终于有学生说出了标准答案——移步换景,游览顺序。
静待花开,美丽和精彩往往蕴含在我们静静的等待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