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理通于悟,活化思想
——讲道理,更接地气的数学课堂
构建“讲道理”的课堂,做一名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是我一贯的追求。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选择做教学中最难但也是最重要的事:教给学生数学深层次的道理,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掌握推理方法,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比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这一课时,学生自学后,立即发现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是具体让孩子们运用规律时,总是与2、5的倍数特征混淆,以至于只看个位是3的倍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3的倍数,为什么要看各个数位的和?
生:因为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不确定,0~9都有出现,所以不能看个位,得总体来看。
师:那为什么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大家准备如何来探究?
生:举例子。
师:好,请大家先独立思考,自己举例,在小组交流。
……
师:能解释其原因的请举手。
生:比如说12,可以看成10和2。10除以3还余1,这个1加上个位的2等于3,是3的倍数。
师:听懂的请举手。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那么老师想问:1+2的1表示的是……?这个1从哪里来的?(生回答,师板书竖式。)
师:说的真好,那么22又如何来判断呢?为什么用2+2来判断?第一个2从哪来?
生:因为1个10除以3余1,两个10除以3就余2个1,余下的2个1加上个位的2等于4,不是3的倍数。
师:那么42又如何判断呢?为什么用4+2呢?
生:因为1个10除以3余1,4个10除以3就余4个1,余下的4个1加上2等于6,是3的倍数。
师:3个10分后余3,余下的3不是正好可以分吗?
生:先不分,先把40分成4个9和4个1,圈成12个3,还余4,4和2加起来再分。
……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的联系。讲此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推理2和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和方法,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依据也跃跃欲试,因此我顺势而为,以12、22、32、42等数据为例,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对比方法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中完善思维过程,在辩证“分后有余”中引发新的数学思考,在反思质疑“4+2”的意义中深挖数学本质,成功推理出3的倍数特征,实现了学生从举例式推理向逻辑性推理的过渡,此时,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数学知识,而是感悟数学精神世界的博大精深!
这是一种有高度,有深度,也有广度的数学课程理念,是一种早已超越应付考试、为了分数的数学教育理想,也是一种真正为学生今后学习负责的“大数学”情怀。
这样的数学课,给了学生深层次的东西,整个过程就是以学生切身体验为准,体会数学乐趣,掌握数学根本的过程,这样的数学教师是真正为学生负责的好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