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对于中段的学生,在课堂上单调的阅读方法会让孩子们昏昏欲睡。表演读和赛读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适当、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难以想象的效果。
借助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的情景,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引起学生反复朗读的兴趣。如《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给予是快乐的》等等,遇到这样的文章,我就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演一演。
赛读具有挑战性,个人赛、小组赛、男女赛,用于感情浓厚,语言优美,需要多次朗读的课文,如,男生读A段,女生读B段比,然后换过来比。
此外,在课堂上还不断变换朗读形式,如指名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
在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描写昆明湖的片段,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等我读完后,孩子们慢慢睁开双眼,告诉我眼前浮现的画面,有的人告诉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绿绿的垂柳,有的说好像看到了长长的石桥和姿态不一的小狮子……相应的让学生也试着读一读这段话,有了老师的范读,同学们在此时加入自己的感受读,从而激发了学生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感情朗读,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朗读指导中,我一般以欣赏的眼光、鼓励的口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在学生互相评价时,教育学生多关注学生的优点。当然在不同的情况下,给予不同的评价。如:“你的朗读好像让我看到了美丽的画面。”“你的声音真好听。”“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但并不能一味地表扬学生,读得不够好的时候,还是要明确的指出来,只不过在形式上活泼一点,轻松一点,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当孩子们学会朗读,喜欢上朗读时,课堂上便时不时地奏起一曲曲动听的歌曲,这样的语文课才能吸引孩子们,才能成为孩子们的向往。
语文课堂,应“无限相信朗读的力量”,书声琅琅才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所在。
文章虽短,力大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