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孩子科学素养为基础的学科,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瞧,科学组的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看,学生们认真实验,在科学课堂上探寻科学的奥秘。

第一节课是由赵旭波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水》,在实验中,赵老师准备了7个黑色不透明的袋子,不能打开袋子,找找水在哪个袋子中。孩子先讨论,再观察,讨论激烈。整堂课孩子们开动脑筋,想尽多种感官感受袋子里的物体:闻、摇、捏等方法细致观察,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第二节课是由杨亚茹老师带来的四年级科学《声音》。课堂中老师带领学生通过“音叉在水中振动”的实验,将击响的音叉插入水中,会溅起水花,如果音叉停止发声,水花也就消失。通过动手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奇妙的声音王国,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美妙的音乐陪伴下孩子们享受着科学课带来的快乐。

第三节课是由陈彩红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科学《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课堂一开始,陈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建家园。土地、植被、房屋等材料被学生们精心设计成最稳固的地形,建造为最安全的家园。
“孩子们,我们精心设计的家园能否抵御暴雨的侵袭呢?”问题一出,学生们就开始了激励的讨论和预测。

带着预设,学生们利用喷水器模拟降雨检验猜想,边操作边思考,并进一步修改完善家园设计方案,更是将本节课带入了高潮。

活动中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山体滑坡、泥石流、地壳变化、地形变化、水土流失、土地减少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并分享防止此类灾难发生,我们人类应该采取植树造林、筑堤坝、疏通河道等做法。

第四节课是樊迪老师带来的六年级科学《电磁铁》。“电磁铁我来做”,瞧瞧他们玩得多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道理。学生们在实验中不仅知道了原理,眼球冲击了,更加增强了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带给学生们的快乐。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去求知,去探索。以探究为目标和方式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愉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