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立新 已经在路上
——期中考试反思总结
期中考试成绩已经揭晓,看着自己学生的成绩,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平均分和优秀率两方面都令人十分满意,忧的是还有个别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成绩不理想。
回首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主要从以下两点来反思总结:
1、我把“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了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每节课的新授内容结束后,设计阶梯型的习题,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特别是一、两道针对优生的拓展题,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在上“乘法分配律”那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出了一道125×44。一分钟后,元浩同学举手:“屈老师我算完了,得数是5500。”我过去一看,他是用竖式计算的。我随即又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他用疑惑的眼睛看着,我用期待的眼神回应他,聪明的元浩马上就意识到了我的用意,不出三分钟,简便算法被他尝试了三种。
不一会儿,嘉华同学举手并站起来回答:“屈老师!我是这样计算的:把44分成4×11,再用125×4的积乘11,最后得5500。”
泽琪同学迫不及待地接上:“老师!我是这样计算的:把44分成40和4,再用125×40×4,最后得20000。”
我正想说时,欣荣同学立马反驳:“应该用125×40的积加125×4的积,最后得5500。因为44分成40和4,而不是40 ×4,所以是错误的。”
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探索,我感到很高兴。在平时课堂上,我就是这样,既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又注重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迁移能力。关于后进生,我也是另有要求,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我悄悄告诉他们:只要课堂能完成一道题就是好学生。我坚信:每次进步一点点,长期坚持,一定会有一个大进步!
2、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首先是运用教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每节课都深入研究教材,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设计教案。其次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加努力地去研究课堂语言、板书设计、学生答题等方面的规律和技巧。最后坚持写课后反思,要对上课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写好反思日志和随笔,以防止在之后的教学中同类的问题再次发生。
总之,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绩面前不骄不躁;经验教训认真吸取,为了更好的成绩,我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教学质量的大踏步前进!
单单一个“设计阶梯型习题”的做法,就足以说明屈老师的数学课是智慧型课堂、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再加上坚持写课后反思,这是几乎每一位年轻教师在个人专业成长道路上,都应该认真效仿的两种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