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茅塞开,简简单单教语文
——在课改乱象中探求高效语文之道
吉玉萍

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集中于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则是课堂教学的革新。我们语文教育因其学科本身的特点历来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从目前林林总总的示范课,研讨课,甚至名师课,学派课中,我们发现有的语文课只是盲目跟风,表演作秀。下面我就从以下两方面具体谈谈我们目前语文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目标过多,很难落实
一节语文课,老师设置的目标有四五个之多,而这些目标大多来自于教参。如:识字写字,朗读,语文知识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等,完全呈现碎片化。从这些教学目标来看,老师设置本课的教学任务时并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情,而是站在老师的立场,只考虑本节课我要教孩子哪些。于是出现了“一言堂”的现象。一节课老师喋喋不休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负责听;又因为老师是碎片化教学,因此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少。
这样的课称为低效课或无效课。贾志敏老师曾经说:“教材是给老师用的,所以不需要面面俱到,教材中有的东西你可以用,有的东西可以不用。一篇课文如果所涉及到的知识都要讲的话,那只能是蜻蜓点水。”如果目标涉及太多的话,学生最终是收获甚微,甚至不知所云。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老师研读教材、挖据教材中的语文元素,找到核心目标,然后根据学情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做到目标精准,让学生真正有所获。
二、课堂花哨,无实效性
目前出现一些所谓的创新课堂。整节课热热闹闹,多媒体做得美轮美奂,老师的课堂语言精雕细琢,学生表演得精彩纷呈,整节课成为老师的表演课。可是这节课下来学生甚至连识字任务都没完成,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学生课文还没熟悉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联想。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贾老师有一节课让我看到了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学生需要的语文课。导入环节, 贾老师讲述夏衍垂死时,身边的人大叫“我去叫医生!”这时夏衍直接起来大喊“不是叫,是请!”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让学生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并与文章主要内容相联系。第二环节,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写字重点指导易错字的结构、运笔。而非面面俱到,不是由老师主观臆断,人为设置易错点。第三环节,朗读指导。这个环节贾老师与于永正老师的教法很相似,老师范读几句,然后让学生学着老师读。最后要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尤其对待待优生,老师不厌其烦,对症下药,加之必要的鼓励和期待,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第四环节,品读课文语句。课文中有两句值得学生“推敲”的语句,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真正动起来。第五环节,学以致用。出示一小片段,让学生推敲其语句,并尝试修改。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贾老师通过构建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的学生语言,学、用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表达,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同时整个课堂学生充分的读(朗读、默读等,读出感受,读出理解,读出味道)、品(品读文章,揣摩语言)、用(主动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学以致用一线贯穿)。贾老师的课大道至简,没有繁琐的教学环节,没有老师表演式的精彩,没有形式化的学生活动,凸显的是学生扎扎实实的学用。
我们正需要这样真实的语文课、走进孩子的语文课、简简单单的语文课、不受云雾缭绕的乱象干扰的语文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