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学校研究院
当我们谈论如何把一本书带给孩子,引导他们进入一本书的阅读时,毫无疑问讨论的前提是认为老师的引领在阅读中是有其必要性的。在《儿童文学的乐趣》 一书中提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经验证据显示,儿童回应文学的能力需要培养。”这些研究证明,如果成人用自己讨论文学的语言跟孩子谈话,不仅能帮助孩子发展理解和欣赏文学的策略,也有助于他们感知和谈论所读文本的错综复杂性,从而让他们更喜欢文学。有越来越多的老师除了语文课本的教学之外,也在尝试把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和孩子们共读一本书。今天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
导读最重要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导读又不可能也不需要展现一本书的全貌。甚至要舍得放弃一些精彩、可能打动孩子的地方,往后面退一点,不要挡在孩子和文本之间。能达到欲言又止的状态,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被激发和调动。
1. 导入,从什么地方进入到你要导读的世界中来。
找寻进入整本书的起点(入口),要进入这本书,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如果入口都不足以吸引孩子的话。那凭什么孩子要去阅读。因此这个入口要足够有趣,足够贴近孩子,足够自然。
2. 阅读片段,进入之后,用故事吸引孩子。
3. 分享思考,阅读片段之后,和孩子们做一些交流和分享。
4. 目录激趣,出示目录,甚至是封面,激发孩子们预测故事是怎么往下面发展、推进的,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通过目录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导读片段的选择,从一本书的角度出发,这个片段一定要展现整本书的趣味所在。比如《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片段,它有趣、最亮的片段是哪个?一定是第一个故事,樱桃巧克力蛋糕事件。第二是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的片段,这个片段不是孤立的,是统整于这个作品中的。这个片段的出现,能在某个环节上推动这个作品往前发展的。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选取一些能够带给孩子回味的、引发兴趣,能够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阅读胃口的片段。因为导读的目的是要激发他阅读的欲望,从而走进这本书。
选择合适的导读片段,同时也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
1. 大声读:导读课非常重要的方式,不仅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适合任何年级的孩子。
2. 讲述:从一个片段到另一个片段,这两个片段之间隔了很长,发生了很多事情,可是这本书是完整的一本书,怎么从这个片段到那个片段而且不留痕迹呢?讲述是最好的方式。用亲切、自然的语言串起珠子。
3. 略读指导:通过一两个话题,不断回到文本,引导孩子进入文本。
(本文编辑:吉裕建、郜晓荣、汪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