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学生喜欢的“家园”
王军玲
作为班主任,我憧憬着让自己的班级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怀抱里学习、生活、创造,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如何把班级还给学生呢?
一、培养“班级主人”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也都有取得成功的潜能,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实现自己美好愿望的机会,让班级真正成为他们向往的、为之自豪的家,让他们成为家中真正的主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设立了让孩子们自己“管家”的小岗位,如“板报组长”张盈盈,“外交官”吉怡蓉,“卫生长”任昱东,“学习班长”付琬茜,“安全长”秦广润,“供水长”原义博,“灯长、管漂流书借阅”江怡洁,每天查人数王劢,李松杰管零食带入教室……对每个岗位提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情况,争取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显神通。”六年级学生大了,很多岗位我很放心。从中让孩子们明白责任和义务,体验了为班级、为他人服务的荣誉感,促进了主人翁的形成。
二、丰富班内评价
我在班内打破了传统评价规则,把评价权力还给学生。开展“我优点”“每周一评”班会评、期中评等多种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多层面、多渠道地进行评价,并提倡“一分为二看他人,实事求是看自己”,让孩子们广开言路,自由发表见解,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在评价中培养学生正确要求他人和管理自己的能力。班内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民主化,使孩子们原来那种专批别人毛病,听不进半句不同意见的现象渐渐少了。
三、建设班级文化
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它所具备的暗示性和愉悦性能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班级文化不仅需要班主任老师正确引导,只有让孩子们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班级文化环境的内容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贴进孩子们。
现在,走进教室,就能感觉到一种涌动的生机、勃发的生命力和被激发出的灵感和智慧,几乎没有学生默默无闻或无动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