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史馆 新闻中心 队旗飘飘 学生园地 教师风采 教学教研 梦想课堂 家长学校 联系我们
  欢迎访问『运城明远小学』网站!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 教师专业成长 >> 正文
学习归来话收获 崔俊鸽
发布时间:2014-4-25 9:54:00  浏览次数:  【
学习归来话收获
 
                明远小学   崔俊鸽
 
新学年,新气象,为深化运城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新课程理念。马年开学的第一周2月16日,市教育局组织了“小学教师教学交流活动”,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聆听了上海市教育专家曹培英教授关于“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教学“若干核心词”的演变与实践解读》”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再次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四基”也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曹教授首先由新课程的“双基”变为“四基”引入,肯定了我国数学重视基础知识的优良传统教育,追溯了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中“核心词”的历史演变,明确了小学阶段学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促进理解和培养应用意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重点阐述了“数感” “符号意识”“空间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这四个“核心词”的内涵、教学误区,教学策略等问题。
数感,可简单地认为“是对数的感觉和理解”,课堂上可以从数数,读数,计算,估数,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来培养,使我想到了我校开展的课前2分钟听算 以及高效课堂中的改、编应用题等数学教学活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曹教授指出有些教师在教《百、千的认识》时拿一摞纸让学生估有多少张,这并不是培养数感而是进入培养“量感”的误区。
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有多少老师曾经这样教过: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该用怎样的数表示?请学生创造一个数来,老师从学生的奇思妙想中自然而然地引入分数,自己也曾经为学到的这点本领沾沾自喜过,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数感也不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是教学中的又一个误区。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让学生用手势形象的去描述平均分苹果的过程,在描述的过程中也就诞生了一种新数------分数;尤其在低段的教学中对数、运算符号的引入更要利用形象的比喻如1像小棒,2像……一个再添上一个(先写一横再写一竖)就是加号….只有在这些形象的比喻中学生才更容易亲近数、理解符号。到了高段学生无法用语言描述清的乘法分配律如果用符号表示会更简洁明了,让学生明白有了符号,数学才能走得更远。
总之,只有在不断地学习活动中自己才能得以丰盈和充实,在不断地学习活动中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得以系统构建,在不断地学习活动中才能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到前行的方向。
联系电话:0359-2617012(教导处) 0359-2617019(幼儿园) E-mail:yunchengshimyxx@163.com
邮编:044000 地址:盐湖区学苑路魏南大街
Copyright ©2014 运城市明远小学 版权所有 晋ICP备14002007号  技术支持:启源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