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明远小学段朝霞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数感”在“十个核心词”中被摆在了首位,可见新课标对“数感”的强调和重视性。树干的形成试题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数感,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重点谈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
一、在观察中培养数感。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周围的事物,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如:认识“1,2,3,……10”时,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周围招数,“3只铅笔,1个橡皮,尺子上的数,电话号码,车牌号”等,都离不开数
二、在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十几减9》时,有15支铅笔,小兔买9支,还剩几支?学生很快就根据上学期学过的经验说出算式:15-9,可怎么算呢?通过学生们的思考和自学说出了几种方法:1把15分成10和5,10-9=1,5+1=6;2一根一根的减,减去9根,还剩6根;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4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在交流中体会了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逐渐形成了数感。
三、多种形式培养数感。
首先,动手操作,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摆小棒,白雪局感知两个数的大小;通过拨计数器感知一个十就是10个一,感知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
其次,坚持练习舒尔特,在规定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数感;写数字马拉松,从1写到20或从20倒着写到1,写双数,写单数;低算本;在游戏,儿歌中培养数感,如:学习10的加减法时,是说1,生对9,师说6,生对4等,或者将10的加减法变成凑是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