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梦 想 放 飞
——“梦想课程”培训有感
运城市明远小学 董晓英
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叫好声不断!感谢不断,感动不断,感想不断!当我回顾这三天来参加本次“梦想课程”培训的情况,想写下一些文字作为留念的时候,这些话在我的心头一跃而出。下面就让我把这次培训的情况与您一起分享吧!
一、情况简介
2013年12月中旬,我们学校有幸参加了:我们盐湖区首批梦想教师三天短短的培训,让我呼吸了新鲜的空气,给予我人生方向的启迪,经历了人生的洗礼。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梦想课程”教师培训。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感触很深,感动很深,感怀常在!
二、培训心得
感触:培训前,我想,这次培训可能和以往的培训类似,教授专家们在台上讲,我们在下边听,做做笔记,谈谈体会,写写总结。但是,这次培训,给了我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全新震憾与享受!回顾每天的培训,从组织上的细致入微,到培训计划安排的精确实用,培训内容的具体实在,教育理念的科学前卫,无不显示出“梦想领路人”们的匠心独运!听着上课老师们热情的话语、客气的交流、谦虚的态度、积极的精神、严谨的作风,都让我们感到:细心一些,再细心一些,就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课堂上的气氛始终是活泼的,始终是积极的,始终是全员参与的,笑声,掌声,欢呼声,叫好声,时时在教室里爆发出来,经久不衰!参训的同行们都沉浸其中,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学习讨论的活动中。课前的问候:老师说“大家好!”学员回答:“好!很好!非常好!”把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来;课前的小游戏,课间的小游戏,这样的课堂是有味道的,美味的,甜味的,温馨的,浪漫的,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它们必将会像相机一样,在每个人的大脑里拍下一个永恒的照片,存诸在大脑“硬盘”里!真爱梦想课程必将留给我们所有参训老师无尽的思考,那是对教育的思考,对教师工作的思考,对“梦想课程”的思考,对责任和义务的思考!“我们在一起,把爱传下去”,让梦想更美,让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这种触动一定会在我们日后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发芽,影响深远!
感动:还要说感动,听说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来自祖国各地,有福建的,有湖南的,有河南的……一下子跟这么多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老师聚在一起,我们内心深受感染,感动!谨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种子教师”和志愿者们表示我们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感怀:梦想课程要结束的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无限的失落感和怀念感!我的失落来自于就要与这些带给我们梦想与快乐的“种子教师”和志愿者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三天的时间太短!要了她们的联系方式,心中却无限怀念!我记住了领队的文慧,我还记住了教给我们做小游戏的志愿者林教头,记住了她教我们做得小游戏,记住了她临别时感动的泪花!
老师不需要讲课,只是提问和维持游戏规则。
老师是学习的陪伴者。
课堂就是问题产生的地方。
农民为禾苗做了很多事情,但开花和结果是禾苗自己完成的;
医生为病人做了很多事情,但康复和痊愈是病人自己完成的;
老师为学生做了很多事情,但成长和发展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
所以,在培训闭幕式上,看到大屏幕上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那一张张专注投入的脸,我突然醒悟了--这才是教育!
所以,在培训闭幕式上,我们听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是的,感谢,足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也唯有感谢,才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
三、反思
“梦想课程”是可以和“学科教学”实现和谐统一
“梦想课程”是一种综合素质课程,它把所有学科的学习目的融与一体,把“学科教学”与“梦想课程”结合,解决教师时间紧张,备课负担过重,游离于学科教学上“梦想课程”的尴尬,是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知识是渗透的,学科教学目标是统一的,教育是对人而非知识的培养,在这一点上,“梦想课程”与“学科教学”是相通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梦想课程”是可以和“自主教育”和谐统一
“梦想课程”的核心理念是“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它是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通过培训,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方面,这与我校积极推行的“自主教育”理念竟是如此相似与雷同!
“应试教育”是可以和“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争论让老师们很难把握。通过“梦想课程”培训让我们看到,“应试教育”是可以和“素质教育”实现和谐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对教育过程认知的转变上,具体体现在对问题答案得出的途径上,对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上,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
四、感慨
真爱梦想,教人求真!
真爱梦想,教人追梦!
真爱梦想,因为有你,才有梦想!
让我们在一起,把梦想放飞!
(本文刊登于《河东教育》2014年第1期《梦想征文专刊》)
|